高压油管故障模式分析

在售后服务中高压油管的典型故障模式为漏油,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密封不严

指端头与油泵或喷油器接头密封效果差而导致的泄漏。 造成密封不严的因素主要有:        

a、端头密封带上有疤痕

b、装配偏差过大  装配偏差过大时,由于形成的密封带为椭圆,不能有效密封。造成装配偏差过大的因素主要有管子的制造误差、喷油泵出油阀和喷油嘴的装配误差,以及管子带管夹成套装配的非自由对正。

c、重复装配  由于管子的密封是通过管子端头在压紧力作用下因微变形形成密封带而达到密封。如果重复装配次数过多,特别是油管端头出现台阶,密封带与首次位置的符合性不完全一致,且由于端头前端已没有了可塑性不能形成二次微变形,即形成不了新的密封带,达不到原有密封效果。  密封不严很容易在发动机出厂前的热试阶段发现并通过更换或旋紧得到解决。市场上如果在2000公里以上出现密封不严故障,一般不是高压油管本身的问题。之所以在市场上出现密封不严故障,多是由于在维修时松开或拆卸过高压油管;在冬季,用户也习惯于通过松开高压油管进行“放气”。这些都造成了高压油管的重复装配。

密封不严的判定与维修方法:

判定:发动机工作时,有燃油自连接螺母内侧或下端顺着接头的螺纹渗流而出。

分析:   

a、连接螺母是否保持了出厂前的状态,有无扳手紧固过的痕迹。

b、 询问用户是否曾经松开高压油管的连接接头“放气”;发动机是否曾经维修过,高压油管有无被拆卸的可能。  

c、查看里程表,记录行驶里程。

维修方法:

a、首先,用扭矩扳手紧固密封不严一端的螺母,扭矩推荐: 连接螺母紧固扭矩推荐值

连接螺母规格

紧固扭矩(Nm)

M12×1.5

35~42.5

M14×1.5

40~47.5

M16×1.5

45~52.5

b.如果不能解决,拆卸该缸高压油管(包括松开两端接头和各个管夹),查看油管端头密封面处有无疤痕、不规则接触痕迹、与泵或喷嘴接头接触的密封面处是否有夹杂物、泵或喷嘴接头的密封面是否有损伤等。  

c.如果油管端头与泵或喷嘴接头接触的密封面处有夹杂物,清理夹杂物后更换新油管。  

d.如果泵或喷嘴接头的密封面有损伤,更换相应接头;油管无损伤的可继续使用;油管有损伤的,需更换新油管。

e.如果油管端头密封面处有疤痕、接触痕迹不规则,需更换新油管。  

f.更换油管前需保证油管端头和泵嘴锥面清洁,按推荐扭矩分别依次预紧和紧固油管两端,并装好管夹。  

g.对故障件的故障端做出标记。

 

二、穿孔

是指在管体某部位有针眼状小孔往外喷雾。 这类故障有时被描述为“砂眼”。这是由于管子原材料 中局部有夹渣或气孔所导致。

穿孔的判定及维修方法:

判定:

发动机工作时,有油雾自管体上某部位从针眼状小孔喷出。

分析:一般为管体某部位出现所谓“砂眼”,由材料缺陷所造成;个别情况为外部磨损。

维修:

a、标记泄漏部位;

b、松开两端连接螺母和中间的管夹,更换新的高压油管;

c、更换油管前需保证油管端头和泵嘴锥面清洁;  

d、按推荐扭矩分别依次预紧和紧固油管两端,并装好管夹。

三、纵向开裂

是指在管体某段有轴向裂纹向外喷雾。 这类故障主要是由于管材毛坯中局部由于有夹渣而在拉拔过程中形成纵向缺陷并在内孔高压燃油脉动作用下所致。

纵向开裂的判定及维修方法:

判定:发动机工作时,有油雾自管体上某部位轴向条状缝隙中喷出。  

分析:多由材料缺陷导致;个别情况可能属外伤所致;或特殊工况下油压过高所致。

维修:   

a、标记泄漏部位;  

b、松开两端连接螺母和中间的管夹,更换新的高压油管;

c、更换油管前需保证油管端头和泵嘴锥面清洁;  

d、按推荐扭矩分别依次预紧和紧固油管两端,并装好管夹。

四、横向断裂

是指在管体某部位发生的部分或完全横向断裂,油雾呈扇形喷射出来。发生这类故障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装配应力(包括固定夹应力)、未适当固定等情况下,在发动机共振频率作用下,在应力集中点而形成的疲劳断裂。

这类故障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除去设计方面,在装配时应尽量通过校正减小装配偏差;合理布置并紧固管夹;用户应随时检查是否有管夹松动;维修时避免用力掀动油管导致油管变形。

检查和判定故障时,除非管子已断为两截,否则应在发动机启动状态下才能确认。 发生故障后判定需更换高压油管时,应确保更换后的高压油管属于合格的正品。

横向断裂的判定及维修方法

判定:发动机工作时,有油雾自管体上某部位横向呈扇状喷出,或自两端压帽的后孔中 喷出;有时已明显断开;发生部位多在弯曲内侧或两端端头后跟部。  

分析:

a、横向断裂主要是由于振动疲劳断裂所致,多由外因引起.

b、管夹是否松动而没有起到应有的固定作用;

c、在维修油泵、油嘴或其它机件时是否扳动过油管致使油管变形产生应力装配;

d、 油管两端连接螺母是否因采用过大旋紧力矩导致护套或垫圈压溃松脱而失去保护作用; 

e、是否存在磕碰伤。

维修:

a、标记泄漏部位;   

b、松开两端连接螺母和中间的管夹,更换新的高压油管;

c、 更换油管前需保证油管端头和泵嘴锥面清洁;

d、按推荐扭矩分别依次预紧和紧固油管两端,并装好管夹。

五、磨损,磨损多为干涉原因造成。

故障模式

表现形式

原因判断

解决办法

 

 

 

 

密封不严

 

 

 

 

 

 

有燃油自连接螺母下端顺着接头的螺纹渗流而出

连接螺母松脱

紧固螺母(按推荐扭矩),未解决则更换油管

行驶里程2000公里以上

更换油管

确认是否经历过“放气”、 维修等拆卸行为

更换油管

油管端头与泵或喷嘴接头 接触的密封面处有夹杂物(可能导致油管密封面咯伤)

清除夹杂物;未解决则更换油管

更换相应喷嘴;必要时更换油管

泵或喷嘴接头的密封面有缺陷(可能导致油管密封面咯伤)

更换相应喷嘴;必要时更换油管

 

密封面有原始疤痕或缺陷

更换油管(并仔细检查泵 嘴是否有缺陷,必要时更 换)

穿    孔

有油雾自管体上某部位从针眼状小孔喷出

“砂眼”

更换油管

外部磨损

更换油管

纵向开裂

有油雾自管体上某部位轴向条状缝隙中喷出

无明显迹象(材料缺陷)

更换油管

外部损伤

更换油管

 

 

横向断裂

 

有油雾自管体上某部位横向呈扇状喷出,或自两端压帽的后孔中喷出

管夹松动

更换油管

油管变形

更换油管

螺母被过大扭矩旋紧导致护套或垫圈压松、压溃

更换油管

外部损伤

更换油管

无明显迹象

更换油管

磨    损

磨穿喷油

干涉件对其磨损

解决干涉件(更换损坏的油管)

新闻动态

洞悉专业趋势,为您的品牌创造价值

首页    高压油管故障模式分析